网上药店
您现在的位置: 明朝那些事 >> 明朝那些事小说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前清风云录弊政一入关前女真人的生存状

来源:明朝那些事 时间:2021/7/10

说起清朝的弊政,很多人都会想起剃发,但其实远不止此一件。现在史学界公认,清朝初期有六大弊政,即:剃发、衣冠、圈地、投充、逃人和屠城。

这六大弊政的实施,都有其复杂的原因,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。

第一类,必须实施的,有圈地、投充。圈地是基础,即生产资料的再分配;因为生产资料的再分配,引发了劳动力的再分配,即投充;劳动力的分配过程中,因为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导致劳动力逃跑,即为逃人。以上三者,是紧密相连的。

第二类,非必须实施的。剃发、易服并不是清朝统治者必须要做的,而是因为偶然的原因导致的,这纯粹是人为因素,这个后面我会详细说。而因为反抗剃发、易服而掀起大规模起义,清军为了震慑其他地方的居民进而屠城。

好啦,今天,我们就从圈地讲起。

圈地政策的实施,与建州女真独特的生存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
现在很多自媒体甚至很多专家、学者,提起女真就是游牧民族,不然就是渔猎民族,这都不准确,其实女真内部,也是分种类的。

在明朝初年,女真人分为三大部,即大家熟知的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(又称东海女真)。其中,建州女真分布南起图门江、北至牡丹江,遍布整个长白山山区,这片地区既有今天我国东北的部分地区,还包括今天朝鲜的东北部。

海西女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东侧至松花江流域;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等地,跟当地的达斡尔人、鄂伦春人杂居。

从分布地域就可以看出,建州女真是相当接近辽东汉地的,基本相当于夹在大明和朝鲜之间。

永乐年间,朱棣对建州女真那是相当不错的。

永乐元年,朱棣在长白山女真部设卫所,以当地故名建州命名,建州女真之名始于此。

永乐十年,朱棣将建州女真一部,即爱新觉罗·孟特穆部从建州卫中分出,另置建州左卫,以孟特穆为建州左卫指挥使。

当时建州女真各部与朝鲜因为领地、劫掠问题冲突不断,朱棣在此地设立卫所,相当于告诉朝鲜,这里是大明的领地,在调解双方矛盾的同时,其实暗地里是在帮助建州女真壮大势力。

除此之外,朱棣当燕王时,还娶了孟特穆的姐姐帝三后当妃子。你要知道,当时的孟特穆部不过几百户,竟然有女嫁入大明藩王之府,这是天大的脸面。

那么为什么朱棣要帮助建州女真呢?

答案很简单,看住朝鲜。

虽说此时朝鲜已经被朱元璋列为永不征伐之国,但朱棣也不放心,在朝鲜脚后跟放根刺,让它不敢跑得太快,以免脱离大明的控制。

除此之外,朱棣还有保护辽东侧翼、防备蒙古的考量。

之前说过,海西女真分布在大兴安岭和松花江流域,这里已经很靠近蒙古的科尔沁草原,所以海西女真是一个偏游牧的部族。海西女真、蒙古都是游牧,那么很容易就走到一起,拉拢女真中的建州部,一起搞这些游牧部落,这就是朱棣的打算。

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就曾说:

“明之惠于属夷者,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。”

至于野人女真,也就是东海女真,那就真的是渔猎、采集部族了,没有啥影响力,这里就不多介绍了。

在朱棣的帮扶下,建州女真迅速发展,从最初的几百户发展到景泰三年的户、万余人的规模。其分布区域也扩大到东至鸭绿江、西抵抚顺市,南有辽宁县桓仁县境,北达图们江,包括了今天的朝鲜东北部,建州右卫卫所就设立在今天的朝鲜境内。

这些地区已经属于农耕区了,加之当地汉、女真、朝鲜各族杂居,种子、农具购买方便,所以建州女真开始进入农耕模式,辅助以采集、渔猎。

地方大了、人口多了,部落头领的脾气也大了。

明宪宗成化年间,此时建州左卫的头领叫董山,他是孟特穆的次子。他心里十分清楚建州卫所对明朝的重要性,所以他就开始放肆。

先是他的部落入辽东抢劫,然后在他去北京进贡的时候大闹明宪宗赐宴,在酒桌上骂骂咧咧。进贡完毕明朝回赠的时候,他又狮子大开口。最可恨的是,他在北京进贡,他的部落竟然再次发生越境抢劫事件。

明宪宗听闻大怒,下令将进贡使团成员捆绑、驱逐出境。走到广宁的时候,董山想跑,被明军砍了,跟着董山一起进贡的李三纳哈跑了回去,告知族人,建州左卫公开反叛。

成化三年,明宪宗下令,派大将赵辅率军五万,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。同时,命令朝鲜派出军队,全力配合明军进剿,即成化犁庭。

在明、朝两路大军夹击下,建州女真人蒙受了灭顶之灾,左卫的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,芦舍无存,部众尸横遍野,右卫也遭受到重大损失,户口锐减至户。

在这次进兵中,朝鲜表现得相当积极,屠城抢劫的事情没少干。在战后,朝鲜顺势占领了图门江东岸的广大地区,形成了现在的中朝边界。

那个被明军杀死的董山,姓“爱新觉罗”,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。

自此之后,建州女真再次被赶回长白山区,又开始了他们古老的渔猎、采集生活。然而过了五十年,一个偶然事件让明朝再次开始扶植建州女真,这个偶然事件就是察哈尔部东迁。

这个事情我之前讲过,蒙古俺答汗的土默特部强势崛起,对畅通蒙古中央部族察哈尔部发起挑战,威胁其地位。察哈尔部为避其锋芒,东迁至今天的内蒙古东部地区,和当地的海西女真一起威胁辽东。

自万历初年开始,明军与察哈尔蒙古在辽东地区反复厮杀数十年,双方均元气大伤。李成梁主政辽东后,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,开始拉拢、扶植建州女真,共同对抗蒙古和海西女真,这就是努尔哈赤迅速崛起的秘密。

自此之后,女真部落再次向辽东迁徙,辽东军中就有大量的女真人服役,像佟养真、石廷柱三兄弟等。

拜当年明月老师的科普,很多人都知道,李成梁的辽东军实行“军事地主”制,即一个大地主带着一群小地主,抢了地方就分地。可是这些当兵的虽然也种地,地方大了就种不过来,况且他们还得打仗。这时候就需要找人种地,可是辽东当地人口有限,去哪弄人呢?那就只好抢周边的人口了,管你是女真还是蒙古,抢来就种地。

以上这种军事打击、抢地分地、抢人种地的生产方式,其实就是我在文初提到的圈地和投充。

努尔哈赤在跟随李成梁打工的过程中,将这两点都学来了并拿回建州女真付诸实践,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,即八旗制度。

我在最早的一章就讲过,八旗不仅是军事编制,还是户籍管理制度,买卖奴隶、增添人口、分地都在旗内进行。也就是说,八旗旗下的这些兵丁,都是一个个的小地主。他们有自己的田庄,田庄中设庄头,即田庄管理人。有些八旗兵丁是自己家田庄的庄头,有些则是给旗主贵族当庄头领取固定薪酬,这些给大贵族打工的庄头其实也是包衣的一种。田庄内有庄丁、佃户,负责种地和缴纳房租。佃户即租地种的人,而庄丁即庄头或庄主的家奴。

再后来,努尔哈赤、皇太极时期,吸纳了大量的明辽东军降兵、降将,他们本来就是军事地主,所以也通通划入八旗管理。

其实呢,入关的清军,大概有半数是汉人和辽东军,这里粗略数一数:

李永芳,投降前为辽东军游击,带人投降;

孙得功,投降前为辽东军游击,开广宁城投降;

石廷柱,投降前为辽东军广宁卫守备,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;

金砺,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,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;

孔有德,投降前为毛文龙部参将,带人投降;

耿仲明,投降前为毛文龙部参将,带人投降;

尚可喜,投降前为辽东军皮岛副将,带军民万余投降;

祖大寿,投降前为辽东军总兵,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,再是被围锦州投降;

祖大乐,祖大寿之堂弟,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,松锦之战后投降;

祖大弼,祖承训次子,祖大寿之弟,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,松锦之战后投降;

祖泽远,祖大寿从子,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,松锦之战后投降;

祖可法,祖大寿养子,大凌河之战后投降;

吴三凤,吴三桂长兄,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,大凌河之战后投降;

张存仁,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,大凌河之战后投降;

吴三桂,投降前为辽东军总兵,平西伯,山海关之战时率4万精兵投降。

在清军入关前,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,即为吴襄系、毛文龙系(孔有德、尚可喜、耿仲明)和祖大寿系。在清军入关时,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,你说这得分多少地。

有很多朋友会说,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,怎么成地主了?

其实呢,在毛文龙死之前,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,请看下图:

图中深红色部分,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,你对比一下深黄色部分的明朝控制区,这还不算地主?

所以,还是我之前说过的观点,满族不等于女真,八旗更不等于女真,它是一种满、蒙、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。

而清军入关后,这些大小地主从辽东到了关内,就没法继续耕种关外的土地了。

鉴于此情况,当时阿济格就曾提出,抢完北京回关外,被多尔衮坚决否定。然而为了稳住军心,必须想办法解决这种状况,就只能在北京附近圈土地给这些兵丁了。这就是圈地政策的实施的初始原因。

然而在圈地政策实施前,多尔衮最早实施的是“满汉分屯别居”令,即:

顺治元年五月十一日,多尔衮命京城之半屯兵,驱民出城。以南城为民居,尽圈东城、西城、北城、中城为营地。左翼;镶黄旗在安定门内,正白旗在东直门内,镶白旗在朝阳门内,正蓝旗在崇文门内;右翼:正黄旗在徳胜门内,正红旗在西直门内,镶红旗在阜城门内,镶蓝旗在宣武门内。

高门大宅尽在东西中三城,限期既迫,妇孺惊慢,扶老携幼,无可栖止,惨不可言。

多尔衮下这道命令,是在清军入北京后的第十天。他之所以要这么干,表面意思是给八旗军找地方住,但实质上是在套用在关外的管理办法。

满汉分居的法令,是皇太极在其即为第八天发布的,这个法令最初的目的,其实是为了保护汉人。

当时清军抢掠的汉人,都给各个田庄当壮丁,也就是庄主的家奴。皇太极认为这种生产关系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,通过这个法令恢复部分汉人的自由身份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
该法令原文为:

“乃按品级,每备御(即指牛录)止给壮丁八、牛二以备使令,其余汉人分屯别居,编为民户,择汉官之清正者辖之。”

也就是说,将每个田庄的汉人壮丁由13人减少为8人,剩下的5个汉人恢复民户身份,让汉官去官吏他们。为了防止满人欺负汉人,皇太极下令汉庄与满庄分离,这就是满汉别居的来源。

然而多尔衮在此时套用这种管理方式,却失之操切。

虽然清军所圈占的房屋大多为高门大宅,即大户人家,这些地方之前也不是小民居住场所,先是明朝的高官贵戚的房子,后来被李自成的手下将军抢去。但是他们的家中都有大量的仆役、侍女和老弱妇孺,现在多尔衮一句话把他们赶出去,他们去哪里生存呢?

所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相当不人道的。

过了一个月,多尔衮自己也感觉这种做法有点过分,于是在顺治元年六月初十,多尔衮谕令:

“京城内官民房屋被圈者,皆免三年赋税。其中有与被圈房屋之人同居者,亦免一年赋税。大兵经过之处田地被伤者,免今年田賦之半,河北各府州县免三分之一。”

怎么说呢,这个法令的出发点是比较好的,但补偿措施远远不够。你占了人家的房子,就免了几年的个人所得税,这种补偿怎么可能让人心服呢?

但是好在这些人之前已经被闯王搞了一遍了,且多是在大户中打工的妇孺,所以在当时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。而初试牛刀发现效果还不错后,多尔衮开始更进一步。

最早让多尔衮发现有地可圈,是几道奏折。

顺治元年八月二十日,户部议复山东巡抚方大猷条陈:

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,分给流民及官民屯种;有主无力者官给牛种,三年起科,。

多尔衮答复:“应如所请。”

这个意思是,因战乱产生了大量的无主荒地,请求分给流民和新到任的官民耕种,土地太多种不完的,官府发牛,免税三年,之后正常课税。

顺治元年十二月初六,真定巡按周允疏言:

各处田地荒芜,百姓流亡者十居六七,若照额征收钱粮,是令见在之丁,代逃亡者重出;垦熟之田,为荒芜者包赔也。

为此,他建议:

“欲清荒田,法在丈量;欲清亡丁,法在编审”。

同日,河道总督杨方兴也疏请:

征收钱粮以现有熟地为数,其抛荒者无论有主无主,尽数除之,俾民得沾实惠。

二人所言均被多尔衮采用。

他两的意思是彻底丈量荒地,再将流民编入户籍,尽快恢复农业生产,这些建议均被多尔衮采纳。

这些措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北方的农业生产,是有进步意义的。但多尔衮采纳他们的谏言,并不是完全出于恢复农业生产的考量。

在顺治元年末的这个节点,清军节节胜利,多铎、阿济格两路大军正在进军西安,北方瞬息可平定;顺治已经迁都,大量的关外贵族来到北京;北方又有大量的空地。

所以,多尔衮想借这次土地、人口清查,摸清北方的情况,开始他的圈地计划。

编者按:

很多朋友不太会熟悉我的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qubalin.com/mcnxsxs/855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